8月16日,是农历7月14日,这是有“鬼节”之称的中元节的前一天,烧纸祭祖,也是在传统迷信思想中,这一天应该做的事情。16日晚七点半,夜幕已经深沉,长春息园门口,清风微凉,空气中,夹杂着焦糊的味道。在这样一个夜晚,这里的火光是最吸引人注意的,空气中的焦糊味道也是在这火中产生的,而此时,如果你闭目细听,除了火焰和晚风的声音,还可以听到铁器敲击地面的声音,“咔!咔!”声音时短时长,偶尔在间隔的时间,还能听到“子孙送钱,保佑保佑!”的叨咕声......几分钟后,烧纸已经所剩不多,火焰渐淡,一个穿着破烂,头戴黑巾,拿着铁钩的身影便越发明显,她,就是“钩子手”。
市民反映:
长春息园有大量帮人烧纸讨钱的人
长春息园位于四通路与洋浦大街以东,很多长春人在去世后,都有可能长眠在那里。园内,从来不缺少祭奠亡魂的鲜花与美酒,园外,也从来没有少过元宝与纸钱。16日白天,在这个被称为“鬼节”的日子的前夕,市民刘女士也发现一个说起来可能让人有些寒颤的事儿,那里,有人利用逝者,赚生者的钱。
“我也是最近几天,去‘看’我家老爷子,才来这儿的,要不,我也不常来。”刘女士说,她家老人去世3年,今年,她从外地回来,特意选择在中元节“看看”父亲。
“我去的时候是上午,比较早,我拿着鲜花准备进门,就看见了很多穿着破烂的人,他们都拿着钩子,我不知道他们是干啥的,看起来就挺恐怖。”刘女士说,后来,她发现只要有人拿着烧纸在外边烧,他们就会上前,用钩子帮着挑纸,嘴里还不停的念叨,最后,烧纸的人会给这些人一些赏钱。
记者调查:
这些人长年出现民间叫做“钩子手”
听过刘女士反映的情况,记者也感觉这些人似曾相识,在长春市殡仪馆的焚烧区内,偶尔也能看见类似的身影,可是在外边,记者没有见过。于是,记者便联系到了几位“老长春”,向他们询问,这些手拿钩子的都是一些什么人。
“你岁数不大,可能不知,这些人其实经常在那里出没,已经有十多年了吧!”“老长春”付大爷告诉记者,这些人都在长春两个殡仪馆附近,专门挣“死人钱”。
“同时,在民间,因为这些人干活儿时都会手持铁钩,所以,他们还有个名号,叫‘钩子手’!”电话中,付大爷神秘兮兮的告诉记者。
暗访踏查:
夜晚该处仍有近二十名代理烧纸人
16日19时30分左右,长春四通路与洋浦大街交会处的路灯与其他地方并无区别,可就是让人感觉光线较暗,仔细一看便知,光线暗,与地面上烧纸的火光有关。火光闪闪,树影也随之变化,在车中的记者打了一个喷嚏,摇上车窗,续而东行,寻找的,便是“钩子手”。
又行三五分钟,车来到了长春息园门口,这里是火光比较明亮的地方,终于,记者在火光周围的路边石上,看见了记者寻找的身影。记者发现,在该处,共有近二十名身着黑色衣服,头戴黑色头巾的人,只要有人拎着烧纸靠近,他们都会聚集过去,主动帮助烧纸。在烧纸的过程中,可以看见这些人都在叨咕着什么,嘴型变动的很快,但是在车中,记者无法看清,她们说的是什么?
利益链条:
卖纸者会为顾客推荐附近“钩子手”
为了知道他们具体说着什么,记者走下了车,发现在路边,有很多殡葬用品商店,记者跟随一男子就近走进了一家,店老板看见男子,询问男子的需求,男子径直走向烧纸区,要了两摞。“门口那些事人是不是能帮着我烧烧纸,念叨念叨啊!”男子询问店老板,店老板表示可以。男子询问他们的价格,店老板说,不需要太多钱,全凭给赏,如果不烧太多,不用他们也行。
男子随后表示自己不太知晓烧纸的习俗,需要一个“钩子手”,便付给店老板20元钱,离开了店铺。“老耿(化姓),帮这小伙子烧烧,念叨念叨!”这是男子走出店面三步之后,身后的店老板说出的话,男子回头,店老板示意男子去找路边正在起身的女子。
简短对话:
“城管来了也不用怕,灭火我说他”
男子走到马路一半的时候,该女子已经快步过来迎接,习惯性的接过男子手中的两捆烧纸,快速的打开了捆绑带上的死结,带领男子来到了一个靠近路边的位置。这时,她捡起了路边的一根铁棍,在地面上用铁棍末端钩子状的部分画了一个留口的圆圈,之后在圆圈中,又画了一个叉,男子询问为何,她表示这样能收到。随后,该女子示意男子点火,伴随火柴摩擦,大团火焰闪烁,随后,地面上的纸堆,燃起了熊熊烈火。
就在男子烧纸的过程中,一辆大货车从该处走过,烧纸的男子慌张的说,是不是城管来了。女子表示,“不是,城管来了也不用怕,灭火我说他!”女子对男子说。
高度警觉:
只说吉祥嗑火没灭匆忙让客户离开
烧纸大约进行了5分钟,期间女子不停说一些吉祥嗑,“子孙送钱,保佑保佑!”“想吃什么,买点儿什么!”在夜幕和火光中,女子的声音如同伴着闪烁的火光而颤抖,让听到的人,心生一股子寒意。
在烧纸燃尽三分之二的时候,男子询问女子需要支付多少钱,女子起初表示凭赏,之后男子还是不知支付多钱,女子称给一两块钱就行,男子随后给了女子十元钱,表示希望女子好好念叨念叨,女子收钱后,更加卖力的念叨起来。又过了一分钟,该女子便让男子离开,男子对女子说,“平时你的一单生意钱数不多,一天能赚多钱啊?”女子则没有搭理男子的问话,警惕的说,“快走吧孩子,趁火没灭离开,对你有好处!”而看见男子离开,记者又回到了车里,继续在车里观察,不一会儿,殡葬用品商店的老板走了出来,敲击几下记者车辆的车窗,询问记者停车作何,记者表示准备烧纸,之后离开。
知情者说:
“钩子手”均为附近年老无业人群
同时,记者还几经辗转,联系到一位知情人士,他说,其实这些“钩子手”,就是附近的年老无业人群。
“早在十年之前,那里就有很多‘钩子手’,那时他们都来自一个叫做‘钩子屯’的地方,现在还有没有,我就不知道了。”知情人士说,当年,那里的“钩子手”还是分等级的,年龄也是多大的都有,每个等级的人,赚的钱数也是不一样的。
“但是,因为长年烧纸,这些人的身体一般都不是很好,大多患有气管炎、肺病、风湿等疾病。”知情人士说。
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是便民还有人认为是扰民
对于“钩子手”这个职业,很多市民听闻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听闻其工作内容,市民们便都比较熟悉,对于这个职业,市民的评论褒贬不一。
一位持支持态度的“80后”陈先生说,“我每年都要给爷爷烧纸,父母身体现在也不是很好了,所有有时我便要自己去,但是其中很多的规矩我都不懂,我不希望因为自己的不懂而冒犯了爷爷。因此,我还是希望有人能够在一旁指导指导的。”陈先生说,虽然自己不是个迷信之人,但是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给自己的心灵一个交代。
但是,今年68岁的马大爷就不这么看,他认为,这些“钩子手”非常烦人,人家在那烧纸呢,他们过来念叨算什么,这是在打扰上坟的人。
民俗学家:
“钩子手”应该出现在改革开放后
随后,记者还针对“钩子手”这一职业,咨询了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施立学老师,施老师告诉记者,“钩子手”应该出现在改革开放后。
“其实这个‘钩子手’与中元节的习俗无关,他们是长期存在的,只是因为中元节,祭祀的人比较多,所有才比较集中。这个职业,应该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施老师说,烧纸,只是“钩子手”服务内容的一项,他们平时还可以代替家属哭丧,或者做其他一些仪式性的行为。“我个人还是不支持这个工作的,因为她们把人们的孝心和对逝者的思念仪式话了,没有情感的祭祀活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即便是逝者的亲属就在身边,但还是不能彻底的表达出因亲情而产生的思念。”施老师说。
来源│东亚经贸新闻
记者│亚东文/摄
编辑│孙博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要花多少钱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