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来了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明天,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之后的第二个节气——冬至。
不知道大家对我们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了解有多少,反正笔者去年这时只知道跟风吃一波饺子,说来实在惭愧。那么今年,笔者就带大家好好科普一下,我们的“冬至”,到底有怎样的来源和风俗吧!
冬至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
冬至,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多年以前,周公到洛阳,用土圭法测得洛阳所处的地方即为“天下之中”,然后开始占卜国家社稷的吉地。“土圭测景”的目的是找出“土中”(中国的中心)。这种方法的要义是“树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测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验四时”。用这种方法测到的就是“土中”洛阳、“洛邑”的理论位置。依周公测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详细规划了灭商后的第一座国家都城,国家社稷完成之后,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礼作乐,详细制订了国家礼仪制度,据记载,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周公选取的是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至汉代依然如此,《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
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在冬至这一天,也少不了一些民俗小吃来帮你加深对节气的印象,南北方的饮食文化也再一次凸显了其不同之处。北方冬至时,家家户户无论贫富,饺子绝对是一顿少不了的节日饭。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关键词:民间的冬至
江南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宁波在宁波的传统习俗中,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面的风俗与节气、气候、农事有关。冬至过后即是数九寒天,每隔九天数作一九。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吃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挂面,才算是过了一个冬至。
其他
除此之外,滕州的羊肉汤,江西的麻糍,苏州的酿酒等等,都是冬至日的特色美食。吃货们可以搜罗搜罗长春的餐厅,就着节日的氛围一饱口福,在吃到不同于家乡传统的美食同时,也品一品外地的冬至文化吧。
最后,让笔者以白居易的一首诗作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在学校过冬至的大家,尤其是那些刚来长春度过第一个冬至日的大一新生们,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难免思乡心切。不如携三两好友,或者和寝室的同学们一起出去吃顿饺子,度过一个轻松的冬至。
皮了个艾斯,冬至那天下午还有我院的迎新年晚会噢,欢迎小伙伴们前来捧场,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哒!
那么,你猜,明天会不会下雪呢?
吉大口腔学生天地
白癜风治疗最新方法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