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苦为劳:竞争时代,成功只以结果为标准,不问过程。
商业时代以效率为先,靠业绩说话;不管你多么辛苦,不管你多么忙碌,如果你缺乏效率,没有业绩,那么一切辛苦皆是白费,一切付出均没有价值。这是一个靠业绩说话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只有功劳,没有苦劳。
2.标榜“怀才不遇”:没有怀才不遇,只有寻找机遇。
“怀才不遇”是人们送给失败者的最大安慰,也是最大欺骗,是人们最应该避免的成功陷阱之一。“怀才不遇”者总是在发牢骚,抱怨社会没有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舞台,给他们以施展才华的机会。机遇从来都青睐有准备的头脑。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应该主动寻找机遇,创造机遇,而不是等待机遇。
3.想发横财:想发横财的人,寄希望于“意外”而非“努力”上,所以与成功背道而驰。
中国企业家应该记过吴炳新的那句话:“不该自己赚的钱就不赚。”还要向国外的CEO们学另一项本领:会扩张也会退出。近年来,世界著名大公司不断传来“退出”的信息:西门子公司忍痛卖掉彩电生产线;飞利浦出让生产大家电的子公司,百事可乐为集中精力打败对手,不得不放弃饭店和快餐业。去年,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着手拍卖“非核心业务”,并进行裁员和重新整合;通用汽车公司也将出售15家零件厂,以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在市场越来越规范的情况下,“一夜暴富”的投机性将会越来越没有市场。
4.耍小聪明:爱耍小聪明、占便宜者,必吃大亏。
爱耍小聪明、爱占便宜的人总想占便宜,占他人的便宜,占合作伙伴的便宜,占规则的便宜……结果是,他们把自己的活动空间搞得越来越狭小,这正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爱耍小聪明、爱占便宜的人常常是为了小小的眼前利益而丢失了长远的利益。一个在小事上斤斤计较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5.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人做我也做:成功的过程,就是一个形成并保持自己独特个性的过程。
受“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容易烂”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很少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在“法不责众”法制观念下,跟风走、随大流成为人们明哲处世的保险做法。然而,市场经济是以自由、平等为基础的经济,而自由、平等必须以独立为前提,而独立则必然要突显个性。所以,这是一个独立、自由,张扬个性的时代,成功也以有主见为前提条件。
6.小富即安,知足常乐,不思进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知足常乐”是国人奉行的一种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平衡的方法,但现在经常被一些人庸俗化为对待事业和工作的一种态度,从而得过且过,不思上进。
成功就是人生价值的最大化,换句话说,就是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天赐潜能。那么天赐潜能到底有多大,这谁也说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你只有去做、去尝试,才有机会认识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要不断地给自己树立新的目标,使自己不断地奋斗。
7.掩饰错误:掩饰错误往往要比承认错误花费更大的代价。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这个道理人们都懂。当别人犯错误时,我们总是希望他们能够承认并加以改正,可是当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很多人都采取回避态度:或者为保全颜面,或者出于承认错误则有不如人的感觉。于是很多时候,人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就造成了人们相互交往的障碍,因为每个人都坚持自己是对的,而各自的观点分明是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于是便留下了埋怨、不满和争执,轻则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重则影响自己的做人形象,同时,掩饰错误的行为会使你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所以,不肯承认错误、“保全面子”的做法,最容易使人错上加错,等于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相反,如果勇敢地承认错误,才会帮你在成功路上有所收获。
8.着力于克服弱点:要将精力用于发挥优势上,而非克服弱点。
一个人的弱点或者说缺点,就像物理学上的位置变化一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而言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是缺点;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则可能是优点。一个人花在弥补缺点、克服弱点上的时间所产生的效益,要比发挥优势上的时间所产生的效益低得多。比如说,一个比较木讷的人,不善于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但是他比较敏锐,对周围形势的判断比较准确,善于抓住对方的心理。如果他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改变和克服说话木讷上面,可能今天还在为克服不了这方面的弱点而感到自卑呢,哪还有心思来干自己的事业呢?
9.反复跳槽:不断选择造成的浪费,是人生最大的浪费。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样样精通,在每个行业或者专业里都获得成功,而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行业或者专业,长期地干下去,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在某行业或某专业里,你有绝活,有别人不具备的优势,就是俗语所说的,“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而跳槽太过频繁的人,往往得不偿失。因为工作能力的培养,都要经过一个相对长的时间才能真正掌握,如果经常跳槽转行,往往容易成为万金油,即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不专业,只好一直做不需要精通的初级工作。
10.不择手段:不择手段的人,往往是用手段为目的挖掘坟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被我们的祖先信奉了千百年的经营信条,但今天的很多人,缺乏信仰,唯利是图,他们崇尚厚黑学,做事不择手段。如果你成为一个不择手段的人,那么你可能因眼前的小利而丧失长久的利益。比如有的人,在公司做销售刚入门,就认为自己是什么都懂的老手了,吃回扣,甩单子,为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更可怕的是,他们往往自以为得计,其实,哪个公司的老板都不是傻瓜,他们这样做等于是用蝇头小利买断了自己的前程。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满足自己的目的,需要通过服务别人的手段来实现,所以应尽力满足别人的需求。
这种观念是典型的儒家注重内省的自我修养方式的一种体现,在一定程度上适合了农业社会交往方式的需要,同时反过来也强化了这种方式。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形成。从商品价值实现方式的角度来看,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商品的价值都是通过别人来实现,也即每个人都是为别人服务的。如果你想实现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你就必须让你的商品和服务得到对方的认可。这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已经不能完全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交往的需要,适应这种需要的是服务别人的观念。从整个大的社会链条来说,一个人以为自己打算开始,以服务别人结束。简单一点说,就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为自己的好坏,取决于为别人做得怎么样。所以,聪明人懂得如何去满足别人的需要。这种观念反映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就应该是急人所急,济人所需,投其所好。
如果你觉得此文不错,请与您的朋友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