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党伟红书是荣格寻找神话的过程

本文根据荣格《红书》学术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上,周党伟老师的演讲整理。

来源:华章心理(hzbook_xl)

周党伟

荣格学者,现师从荣格《红书》的编者索努?沙姆达萨尼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曾师从中国首位荣格分析师申荷永教授学习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协助申荷永教授编辑和校对《荣格文集》(长春出版社,.1),并独立翻译和出版美国荣格分析师约翰?毕比博士的《类型与原型》一书。

因为《红书》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作品,它包含了非常非常多的内容,今天我来给大家呈现一下《红书》的创作过程和历史背景,以及荣格自身的经历。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荣格《红书》创作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整个过程从年开始写日记到年开始写《红书》一直持续到年《红书》创作结束,先后经历了三十二的时间。

在荣格去创作《红书》之前,他经历了一次生命中的重大的事件,就是他的著作——《力比多的转化与象征》出版了。这一年他36岁。

在这一年他出版了这本书,他把这本书送给弗洛伊德时,弗洛伊德回了一封信,就是“我永沉默”,弗洛伊德说我不发表任何意见。因为他们之前有很多的分歧:关于无意识、关于如何分析梦。年他们产生了很多分歧,荣格认为弗洛伊德不能理解梦。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其实这本书刚出版的时候不叫《力比多的转化与象征》,叫《无意识的心理学》,因为他认为他在通过他的理论去帮助弗洛伊德去发展他无意识心理学的理论,当他把这个过程呈现给弗洛伊德的时候,弗洛伊德显得非常生气,因为荣格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只有力比多在去从无意识向意识涌现的过程中他才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具有性的象征的含义。

这已经超越了弗洛伊德定义的最原始的那个力比多的概念,所以年,这时候离荣格去世还有9年,他再去谈起弗洛伊德的时候在这本书里又加上了这样一段话:

36岁也就是说往40岁走的时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年龄,他标志着人生后半生的开始,这个时候人的心理会发生变化,也会出现相应的转变

荣格认为我们在回溯一个人的历史时,不仅是个人的历史,并且包含着整个民族的历史。种族的历史包含着这个区域和文化的历史,那这是荣格认为的。那如果我们失去了自己的神话我们就有点像被连根拔起一样,把自己和过去还有自己祖先的生活完全给割裂开来。

这与别人所处的社会也完全分离开来。所以这就是荣格转向神话学研究的一个最重要部分,荣格的分析非常强调神话的分析,他认为神话包含着一个民族的想象,在这个过程中他买了很多很多的关于西方神话的书,包括被基督教打压下去的诺斯替教,还有埃及神话。埃及神话是在希腊神话之前影响了埃及文明、影响了希腊文明,他要重新梳理一下作为这个民族的一个特点,来到我们个体之上的时候是如何通过个体呈现出来的。

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对他而言不但承载了我们个人的生活,个人的经历,也承载了这个民族所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祖先回答不了的问题,要让我们这些后辈的人去回答,这是荣格强调的。

他在第一版力比多的转化与象征中就说他寄给弗洛伊德的那一本,上面用德文写着:献给我的老师弗洛伊德,请你指正和校阅。

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个对他权威巨大的挑战。

当荣格遭遇到这些的时候他经常会问自己我的灵魂你在哪里。姜明利(音)先生在旧金山的《红书》讲座上讲过这么一句话:荣格在创作《红书》的过程中面对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没有能力的状态,当人生走到这个阶段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道路都没有办法往前走。最擅长使用的东西、学到最高深的知识,不能为你的人生带来太多让有创新或者给打开新道路的东西,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荣格认为如果一直跟着别人走,我们就失去了自己的神话。我们今天学到的科学精神、科学的态度都生活在西方的神话里,从宙斯开始到赫拉到普罗米修斯。我在学习心理学过程中受荣格的启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的神话在哪里?我找了很多社科的研究,我知道有一个学者叫叶树贤(音)研究了很多中国的上古神话。我们要通过不断面对苦难和磨难来增长我们对自我的认识和意识,直到今天,我们一直在模仿一个英雄式的神话,还生活在一种神话中,比如好莱坞式的英雄电影,拯救地球什么这些都是受到了这个英雄式的神话影响。

荣格认为我们做分析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英雄原型分析,荣格看来英雄的原型是自我发展的一个象征。自我并不一定是你认识到的自我,有可能是你认同的某个英雄的原型,于是有了一个模仿对象。

荣格说如果没有自己的神话,我们整个人包括整个民族都是飘忽不定的,不但失去了对自己的信任,整个民族也失去信心。所以荣格要重新找回作为雅利安人的感觉,因为他带有一些民族主义的特色,他认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带有很强的犹太民族特点,当然这部分经常会被一些种族主义给攻击,认为荣格是一个种族主义者,这会牵扯到荣格在二战的时候跟纳粹的合作,不在我们今天讲的范围。

荣格认为他研究心理学的起点是个体差异心理学,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文化和神话的元素作用在每一个人身上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是不一样的。

荣格在此之前和弗洛伊德一样,认为幻想是没有意义的,是要进行渐斗式的分析,幻想是人退回到乱伦状态的一种表现。

年时,荣格开始对幻象有了更新的认识,他认为幻象出来不是没有意义的,它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需要把它呈现和描绘出来。

他是一个从来没有受过艺术训练的人,没有受过画画的训练。他在《红书》里把自己的幻想和想象全部描绘出来,而这些绘画作品的质量之于专业艺术训练者犹算精彩。他在年预测到世界大战的爆发,但还仅停留在早期理论的建构中。这是早期的错误因为这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

年世界大战结束时,ConanDoyle写了一篇文章,专门指出我们是可以感受到未来灾难发生的,就是说我们个人是可以感受到集体的倾向,集体的东西会作用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某一个重大的事件过完30年后都会体验到对立和攻击。

要把这些东西全部识别出来(并不容易),而且他用的是瑞士德语。荣格用一种非常隐喻的方法记录自己的幻想,他会把阳光沙漠里的炙热难耐认为这是我们的自我意识,荣格认为我们的意识是曝露在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境中,他认为写《红书》时完全是在写自己的传记,所以我们看一下如果要把《红书》转译出来非常艰难,他用的是花体式的书写方法,这种方法其实已经在欧洲中断了,文艺复兴以后这种花体式的方法已经不被用了,很多字母是很难辨别的。这是我导师用13年的时间把所有的东西翻译出来,再翻译成英文德文再出版。

荣格经常会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其实我们也会这么问自己。荣格认为这个声音是一个女性,这个女性一直告诉他你做的不是科学,是艺术。我们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当做一件事的时候脑子里边总有一个声音说不是这个样子,然后你要去跟他战斗,你要去做决策。

他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心灵的真实性。就是说我们不要怀疑来访者给你讲的内容是想的或者是经过扭曲的,所有的都是真实的,是从最深层次的无意识不断涌现出来的。心灵的真实和外在世界的真实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充分尊重内心的真实性。

荣格在年的时候经常做一种练习,我们今天分析心理学所使用的一个技术叫积极想象,清空所有意识范围内的知识,西方的神话人物基本都会出现在他的《红书》里边,以赛亚、约翰这一类的。他让这些神话人物幻化成特定的人物跟他对话包括医生护士都在《红书》里面有的。

到了年,他知道这些东西对他意味着什么,当生命陷落的时候你会有这样的体验的,是万念俱灰的感觉,他梦到一系列的,他会把梦和幻想记录在里面,他认为是有同等的效应的,他这时候梦到了Filimon在《红书》里面经常出现的人物,不断的幻化成英雄、智慧老人之类的,或者是最原始的自信或者是原我,这些都是在这里面体现出来。到了年的时候他就完全决定要跟弗洛伊德分裂,年4月20号的时候他辞去精神分析协会主席的职务,4月30号时辞去了苏黎士大学讲师的职务,他认为这只是在教一些没用的东西给学生,他没有找到自己的神话,也没办法鼓励学生去找自己的神话,他在讲别人的东西,后来他又连续做了三个相同的梦都是和世界大战有关的。

7月10号的时候苏黎士精神分析协会彻底投票脱离国际精神分析协会成立一个独立的协会,荣格从来没有停过他临床的工作,平均每天要接5到7个病人,即使在他生命最低落的时候也没有停下他的工作,荣格在创作《红书》的过程中没有去经历过任何一点,也就是说没有停下他任何一点手头上的工作,包括服兵役,但是他不会告诉任何人把他自己的幻想和想象写出来。

年的时候他开始写《红书》的草稿,他发现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办法用文字把他的想象写出来,他就把他的草稿呈现在一本绘画的书上,其实荣格受了很多基督教的影响,有一个著名人物叫威廉布莱克,威廉布莱克有一本书叫天堂与地狱的婚礼,他认为世界上没有善和恶,天堂和地狱是在一起出生的,所以这个时候他也不断的鼓励他的病人做相同的工作,就是听从你的意识把你的幻想全部呈现出来——通过记录和描绘的方法呈现出来,探索过程中他经历过很多的恐惧,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最后他不确定要不要发表出版《红书》,所以他在《红书》里面引用了很多东西,但是没给《红书》加任何一个参考文献。

《红书》既像一部著作又不像一部著作,《红书》的顺序第一卷来者的路,第二卷犯错者的意向,第三卷审视,审视是创作《红书》同时写的日记,重新梳理一下基督教的价值观,荣格在这个过程中用他的花体字重抄内容,他不断研究他的幻想并且跟好朋友探讨这个幻象,所以他认为《红书》是他个人的神话,所以他不出版《红书》最重要的原因他害怕大家去模仿,因为这样的话大家又活在了荣格的神话中。

因此在这段时间,他跟他的病人说你可以按照这种方式做但是不一定模仿我。到年,他停下《红书》的创作,为什么?因为卫礼贤送给了他金花的秘密,他开始研究中国的神话,中国道家修炼,包括中国的炼金术等等的。这期间他在湖边买了一块地自己盖楼盖了塔楼,他把创作环境转移到了塔楼里面。

到了《红书》创作的时候,他不知道怎么去出版,所以他说停下来不出版了,或者在死后50年到80年都不要出版。年大家开始稍微引用一些《红书》的内容,这个时候一直是隐秘的,包括到了年我的导师研究这一部分时发现荣格的历史是欠缺的,所以他就尝试说服荣格的家族出版《红书》和黑书包括荣格未出版的作品。

年,终于得到了荣格家族的许可,开始出版这本书。

对于荣格而言《红书》是他寻找神话的过程,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我们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实验,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历史传统,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寻找我们的神话,比如说柱身及、山海经这些作品,像红楼梦这样的作品都包含着很多神话主义的色彩,大家可以看到审核伟大主义的作品都是用神话还原的。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都是用神话作为开篇然后引出现实的故事,如果没有神话我们就失去了根源,我想我们都在寻找一个神话,并不是英雄式的神话,甚至带有潘多拉的神话,我想我还在用西方的神话在诠释中国的故事,我想我们应该慢慢走,谢谢你们。

点击封面查看《红书》相关内容

华章心理

ID:hzbook_xl

投稿/授权/信息分享:wdl

hzbook.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治白癜风长沙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chunshizx.com/ccsmj/52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