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
近日,多名长春在校大学生向新文化报反映,在长春市吉顺街南岭体育场内,有一家ktv对外招聘,在各大招聘网站上标明日薪元,令不少大学生心动。但当他们赶到这个ktv应聘后,却发现了种种问题,不仅没有得到一份高薪工作,甚至还损失了元。本报记者经过数日暗访调查,发现每天来这家ktv的应聘者络绎不绝,几乎每个求职者都会被要求做高难度动作等培训项目,但即使通过“考核”,也几乎无人留用,而元的所谓“服装费”、“清洁工具费”却被留了下来。
本报昨日披露了这家三易其名的ktv的特殊招聘后,曾经在此落入求职陷阱的大学生、求职者等纷纷来电,甚至有曾经帮助其招聘的所谓人事人员也致电本报:“我受不了良心压力,最后退出了。”
年12月31日,本报热线电话接连响起,先后近20名受害者来电控诉这家以招聘为名收取费用的公司,时间跨度从年12月一直延续到年12月29日,他们先后在不同时间段里,遭遇了这个手段相同的骗局。事实上,就在记者昨日再次前往该ktv调查时,仍有求职者赶来这里。
■最新进展
公安部门已介入调查
年12月31日下午2点半左右,记者向这家ktv属地的永吉街派出所举报此事,意外看到3名应聘者。“我们几个都是去红袖招应聘的,正好那个时候警察来了,就把我们带回了派出所。”当时3人还没交钱。永吉街派出所的民警到现场了解情况,顺便将几名应聘者带回派出所取笔录。随后,记者向民警提供了本报接到的投诉线索。民警表示,他们将会尽快联系受害者,进行调查。
“被骗块钱后,好几天我都睡不好觉,现在终于能舒舒服服睡一觉了。希望这些人能得到应有的处理。”受害者杜同学说。
受骗者1:大学生求职被收“服装费”
“我比较警惕,综合我了解到的信息,他们肯定是骗子,所以我没交钱。”沙同学称,自己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年12月下旬和同学想在58同城上找兼职做,“我搜索了很多招聘信息,意外发现多个招聘信息虽然公司名称不同,但指向地点都是一个,南岭体育场那个红袖招ktv,我就有些疑惑。”
在与对方第一次沟通时,对方称自己的ktv叫大三元。沙同学和同伴到达该处后发现,并没有一家叫大三元的ktv,而是红袖招。“我给跟我联系的负责人打电话,她说就是这个,然后就出来接我们。她将我们带到一个小包房就走了,是另一名女性跟我谈的面试。”第二名女负责人称,想要正式上岗需要参加培训,缴纳元服装费,上岗10日后归还。“我一听得干10天,就跟她说干不了那么长时间,只能干5天,而她居然同意了。”
对方如此“爽快”让沙同学有些纳闷,随即提出上岗后拿工资偿还服装费是否可以。“我跟她说自己缺钱才出来找工作,到时候从工资里扣钱行不行。她坚决说肯定不行。”经过一番交涉,该负责人给沙同学两人打了个9折,“她说不行你俩人交元。”这更让沙同学感觉可疑。
带着众多疑虑,沙同学和同伴离开了这家ktv。经过网上搜索,他查到大量信息指向这家ktv可能在布设骗局。“后来我就坚信,这个地方有问题。第二天他们还给我打电话问我怎么没去呢。”
受骗者2:完成背诵任务仍被刁难
张女士的经历更加“惊险”,被骗钱不说,还差点被骗色。“我是年10月份左右去的,培训了四五次,最后实在忍受不住才提出辞职。”张女士是职场人士,只是想利用业余时间多赚点钱,于是通过网络招聘来到该ktv。“去了之后就让我交元类似押金的钱,说法跟报道上的一样。当时我看薪水挺高的,就答应了。”她说。
培训期间,张女士和同期应聘者均被要求背诵酒水价格表,并参加考核。“我是没背下来,但有一个看起来还在上大学的女生一字不差的背下来了,结果还是遭到经理的拒绝。”张女士称,自己趁管理人员不在,偷偷索要了该女孩的联系方式,女孩放弃培训后曾给自己打电话哭诉,“我那时已经不干了,她说自己本来都背下来了,经理还是为难她,说她不懂事,还提出很多过分的要求,比如要求陪睡才能上岗。”
提到此事,张女士突然回忆起,在培训期间负责人经常单独找姿色较好的女生谈话,“我培训时屋里有七八个人,除了我以外都是大学生。”张女士还有一个疑惑至今未解开,“我们那时候培训进去的时候都是走正门,但出来时却被要求走小门,他们担心什么呢?”
受骗者3:每天让求职者分批离开
年国庆期间,大学生符同学通过网站上的招聘信息,来到该ktv应聘。“上来就让我交元的服装费,后来又交了80元的清洁工具费,虽然有点怀疑,但我也不懂这些。”缴费后,符同学便进行了4次培训。“背那些价格表还好,但他们要求的礼仪动作实在太累人了,我当场就累晕倒了。”符同学称,由于长时间的蹲姿,自己直接瘫到在地,“那时候我基本没有了意识,被人抬去洗手间洗了把脸,很长时间才缓过劲。”
最后考核时,考题远超出所背内容。“让我们背的只是酒的名称、价格和容量,结果考的居然是酒的产地、成分之类的,这不是开玩笑吗?”符同学更加怀疑这家ktv的动机,便提出离职。“我们一屋有40多人,每天离开的时候,负责人会根据我们的地址和路线,让几个人分批离开。”
追问1
多少人落入求职陷阱?
受骗者近60%是大学生
目前已知最早在该ktv应聘的受害者,应聘时间可追溯到年12月份。受骗者占先生称,该ktv当时叫仙乐会,但牌匾上蒙着红布。而且那时候收费还不是元和80元,“我那时是元服装费和元管理费。”在培训期间,由于两名“同事”的提醒,占先生第二天就选择离职。“我离开的时候他们还返给我元。”
昨天向本报反映此事的人中,刘同学、杜同学和关先生等人在年7月至12月期间,分别参加过该ktv的培训,同样被骗取元费用,一两天后出于怀疑便离职。
年12月31日,向本报反映此问题的共有十余人,其中一人替两位同学反映此事。根据已经取得联系的14人讲述,培训期间各自所在的房间人数不等,少则10人,多则40人。这一点与本报记者暗访调查的人数大致相同。这些受害者参加培训的时间不等,多的一星期,少的只有一天。即使每个受害者完成7天培训流程,一年下来,究竟有多少人落入这个求职陷阱,还不得而知。
据记者统计,目前向本报反映受骗并取得联系的14人中,有8人是在校大学生,所占比例约为57%。
但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该如何正确且有效地维权。到ktv应聘时,也没有人发现,所签合同中的甲方居然不是这家ktv的店名。在记者与受害人沟通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我家不在这,不想惹麻烦,怕被他们报复……”听起来有些无奈,却是多数学生受害者选择不了了之的根本原因。人在异乡,平安要远重于金钱。
追问2
有人数次更改培训地址
究竟有多少分支机构?
吴女士称,年6月份,自己应聘了这家ktv的服务员。“我有正式工作,想多赚点钱就去找兼职。第一次面试是在红旗街上的一家ktv,店名不记得了。”面试内容十分简单,通过后吴女士有些窃喜,“他们那工资挺高的,每天多,工作时间还是晚上,我正好有时间。”当天还没等吴女士去参加培训,面试官便打来电话称培训不在他那了。
“给了我一个新地址让我去,说会有人接我。”吴女士虽然有些纳闷,但也并未多想,可接下来又一个电话让她十分气愤。“没过一会儿他又给我打电话,说刚才告诉我的那个地方人满了,又给了我一个地址,就是南岭体育场那个。”
连续更换地点,吴女士觉得很可能是遇到骗子了。“参加过一次培训后,我就更觉得有问题,便放弃了。”她说。与本报联系的受害者中,还有两人也在不同地点的ktv遭遇过类似骗局。
年12月份,范女士在建设街与工农大路交会处附近的一家ktv应聘,该店负责人曾试图邀请范女士做销售经理。“那个负责人会让每个女生站起来,看看身材身高之类的,然后挑几个人单独谈话。我觉得不对劲,而且我对象也反对,去过一天后我就放弃了。”
年8月份,陈同学及两名伙伴在卫星广场附近的一家ktv应聘时,由于考核未通过,负责人便要求他们陪客人喝酒。“我和我朋友前后去了四五次,负责人说我们几个不适合干服务员就让我们陪酒。”
记者不确定上述几家ktv的招聘人员与红袖招ktv是否存在关联。
追问3
最早可追溯到年12月份
这个骗局已持续多久?
在记者联系到的被骗者中,最早的发生在年12月份左右,而在百度贴吧、微博上不绝于耳的投诉中,该类骗局曾在年被网友集中投诉,当时亦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