皑皑白雪覆盖东北大地,黑色田垄笔直纵横,土黄色秸秆不时露头呼吸,冬歇时节的黑土地蕴藏着勃勃生机。
“黑土地土质肥沃,是吉林农业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要开展黑土地保护行动,切实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省时殷切嘱托。
当前,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正深入推进,作为我国的粮仓和老工业基地,这里生产、生活、生态的根基深系黑土地。如何切实保护好东北黑土地核心腹地?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周力表示,新形势下,吉林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以黑土地保卫战开启了践行新理念、实现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新征程。
“谋势”立足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大局谋篇布局▲公主岭市通过实施秸秆翻压还田保护黑土地。乔思伟摄
黑土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性状好、肥力高,黑土禀赋决定了东北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数据显示,年东三省粮食外调量占到全国的60%以上。东三省也是全国粮食增长最快、贡献最大的区域,名副其实的“大粮仓”对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根据二调数据,吉林省黑土区耕地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4%,黑土区腐殖质层厚度一般在20~厘米之间,有机质含量高,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台培青介绍。
然而,重大贡献后面隐现着严峻危机,几十年来黑土的保障并不稳固。早在年,国土资源部一份《东北黑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调查报告》中就提到:我国东北黑土区开发强度远高于其他黑土区,人口密度近10倍于其他三大片黑土区;黑土区地理位置优越,长春、吉林、四平市城镇群连绵发展与典型黑土带完全重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大量优质耕地被非农建设占用,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年吉林省政协的一份提案中称:“预计到年,我省建设用地将达到.4万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为14.5万公顷。在新增建设用地中,占用耕地数量达到8.33万公顷。”优质黑土耕地面积减少趋势亟须遏制。
高强度的垦殖也让农田黑土存在着肥力下降、水土流失问题,有报道甚至形容黑土地“当年能攥出‘油’,现在水都攥不出。”“吉林全省耕地土壤腐殖质层厚30厘米的面积占全省耕地的35%,个别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只剩下薄薄一层表土,不到10厘米,称为‘破皮黄’,约占3%。”吉林农业大学教授窦森对此痛心疾首。
面对这一趋势,吉林省国土资源部门树立底线思维,在观大势、审全局中管好本行。“我们将稳定黑土区耕地面积、质量作为坚守我省耕地红线的首要任务,摆上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来对待。”吉林厅副厅长田玉山的话掷地有声。
从全省来看,吉林“十三五”规划描绘了新蓝图:到年构建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和西部生态经济区。新常态下要实现这一蓝图,必须将发展新理念融入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保障中,将生态资源作为优势积聚,激发出集约发展的新动能。
“优术”全面推进表土剥离、秸秆深还,藏粮于技具体来说,吉林黑土地面临的危机就是“变少”“变薄”“变瘦”了。对此,吉林省在技术层面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对建设占用耕地实施表土剥离与再利用,同时通过合理耕作、秸秆深还,来保育肥沃健康的耕作层。这两项工作已从试点实践到全面铺开,从单打独斗到部门联动,深入推进。
11月份,在梅河口市黑山头镇团结园里还产出火龙果,与亚热带原产地的最大不同是根植于黑土。“这里原是废弃河滩地,年项目一期22个大棚用了10万立方米的黑土,垫了近50厘米厚,养分足够,加上昼夜温差大,果蔬口感更好。”
该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齐学礼介绍,近两年来梅河口累计剥离优质黑土万立方米,利用了其中50万立方米。
长春市开展表土剥离工作更早,上世纪80年代,该市双阳区剥离表土已用于油田钻井用地复垦。今年入冬前,奢岭镇周东屯居民点复垦的耕地刚丰收了一茬,所用的黑土就来自不远处的长春东南电厂项目,年,电厂40多公顷用地剥离表土12.5万立方米,如今已利用了大部分。目前,长春市已建立了一套涵盖表土剥离、存储、管护等的全程机制,为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城市绿化、现代农业提供了优质土壤。
据台培青介绍,吉林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计划,将不占、尽量少占黑土区耕地作为原则,“十一五”以来核减不合理占地公顷以上。同时,提高占补平衡保障能力,进一步要求在“补改结合”工程中充分利用剥离的耕作层土壤,增加有效土层厚度,提升耕地质量等别。
对于黑土“变薄”“变瘦”问题,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副站长马兵认为,大部分黑土地有机质含量由原来的4%~8%下降到目前的2%~3%,厚度由原来的60~70厘米下降到目前的20~30厘米,这与有机肥料施用量低、秸秆还田量不足,种植结构不合理、玉米连作,从而导致土壤物理性状和生物性状退化有关,对策主要是秸秆深还。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公主岭市正在实施10万亩黑土地保护项目,主要措施是秸秆翻压还田。该市副市长冯翘介绍,今年已完成秸秆翻压3.38万亩,年计划完成5万亩,项目为每公顷土地补贴元,租赁大型机械进行作业。
“不少地方联合收获机械把秸秆打碎后,直接覆盖还田,这会引起种地时表层温度低、过分依赖农药、风迁移聚堆影响耕种等问题。而秸秆深还是用机械将秸秆粉碎并埋入20~40厘米土壤中,培肥最饥饿的土壤亚表层。”窦森教授解释说,一方面是全省每年万吨玉米秸秆无用武之地,另一方面是耕地久用不养,急需培肥地力,秸秆深还能给土壤“吃顿饱饭”,耕地“身板”好了,有机质含量、耕层厚度会“双增”,同时化肥、农药会“双减”,经济、生态效益就能“双保”。
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吉林省经验来看,表土剥离利用就是让生产能力随着耕作层保存和回归,做到了藏粮于土、藏粮于地;而在农业技术上的秸秆深还,则是最简单有力的藏粮于技。
“正道”酝酿首部黑土保护条例,建设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在吉林省,这方面的重要梁柱正在搭建——国内首部黑土地保护条例不久将会出台。当地人认识到,将黑土地保护的战略大势与战术实践统一,必经之路是建立激励与约束的长效机制。
早在年11月,吉林省委在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实施意见中,就提出“制定黑土地保护地方性法规”,当前,《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草案)》已经过省人大一审,正在向全社会征求意见。
据征求意见稿,条例(草案)将全省黑土地划分为中部核心区、东部防护区和西部防护区,并首次将西部河湖连通、严禁盗挖非法买卖黑土等纳入法制化轨道,将具有吉林特色的土地整治、占补平衡、表土剥离等措施进行了规范细化。
条例(草案)将表土剥离纳入其中。当前,吉林省实施或计划实施表土剥离项目个,剥离耕地面积2.05万亩,剥离土方量万立方米,初步形成了“表土剥离、移土培肥、改良耕地、提升质量、保护生态”的工作机制。
此外,吉林省国土资源部门积极落实“三线”划定,在高位统筹中强化黑土地保护工作。“目前,吉林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已经通过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的审定,全省正在推进上图入库,落地到户工作。划定完成后全省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率达81%。”吉林厅耕地保护处处长尹殿奎介绍。
生态红线方面,条例(草案)将黑土地确定为行政区域内的所有非建设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湿地、园地等土地资源,而沼泽、滩涂等主要湿地类型增列其中,成为一大亮点。同时,吉林省各大城市正积极探索划定开发边界,开发不“摊大饼”,只做“千层饼”。
从势、道、术三层面谋划布阵,吉林省已打响了对黑土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阻击战。他们深知这也是一场持久战,只有更新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为新形势下老工业基地振兴之路守好红线、夯实基础。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主办单位/安徽太湖县国土局
技术支持及运营/一网科技
白癜风怎么办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