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反超沈阳哈尔滨”、“东北经济中心正在向长春转移”、“争国中势在必得”……
长春的崛起叙事,可以说是近年来东北经济整体放缓之际,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但据长春市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长春市地区生产总值却同比大幅下降9.9%,三大产业增加值全线负增长,其中,第二产业更是重挫16.3%。
近年声势渐涨的长春,为何中途熄火了?
内功与外力
21世纪初,在东北四大城市阵营中,长春还只是忝陪末座的“小弟”。
年,长春市地区生产总值不足亿元,经济总量仅为同期大连、沈阳的7成左右,同时也比哈尔滨低了近百亿元。
此后,长春耗费7年时光,成功追赶上哈尔滨。
年,长春市地区生产总值以.9亿元的领先优势超过哈尔滨,东北四大城市格局首次洗牌。
年以来东北四大城市经济表现/搜狐城市制图
年,长春的崛起叙事迎来了一波高潮。
这一年,长春坐上了“东北经济第二城”的位置。年,长春以.6亿元的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沈阳(.6亿元),并且将其与哈尔滨的差距拉大至近亿元。
同期七普数据显示,长春市已成为“东北人口第二城”。
-年的十年间,长春市人口增量高达.98万人,在东北36地市州中,高居第一。凭借超百万的人口增量,长春人口规模超过沈阳,仅次于哈尔滨。
东北36地市州十年间人口变化情况/搜狐城市制图
也是这一年,大连、沈阳、丹东等地都曾有意争取的“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官宣落地长春,并力图成为“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新引擎”。
种种利好表象下,“东北第一城格局或生变”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