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的力量nbsp长春市加强社会主

阳光和着鸟鸣唤醒了一座城,追逐梦想的人们行走在路上,开启新一天的征程。他们微笑着、谦让着、认真着、善良着,他们在这座城市温暖的“拥抱”中,感受着时光更迭、文化传承、时代文明。

这里是长春。城如是,民如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在无处不在的微妙融合中,将一种美好定格为“和谐”。而这种意识层面的高度统一,正是渐渐融于整个城市肌脉纹理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里是长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有27个主题公园,占全市公园总数的66%;有25个主题广场,占广场总数的68%;有51条主题街路,占街路总数的12%;有处主题街角,占街角总数的60%;有个主题社区,占社区总数的46%;有个农村主题文化小广场,占农村文化小广场总数的37%……

一街一景,一花一草,一点一滴,积少成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长春落地生根,现已初步形成了以长春德苑等主题公园为主体,其它主题阵地多翼组合、互联互动的“一体多翼”主题宣传教育阵地,并通过这些阵地“春风化雨”般地扮靓着城、感染着人……

融入城市用主题公园陶冶人

“云慕蓝柳慕风,蜻蜓近水醉荷红。”时入初秋,最是游园赏景时节,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市中心,一脚踏入长春德苑公园,感受着清风拂面,欣赏着醉人美景,举目处可见隽永的诗词楹联,回首间赏析壁画浮雕的传统文化故事。

“在放松身心、愉悦性情的同时,也不知不觉中体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味。”摄影爱好者贾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已经不止一次到正在建设中的德苑公园拍照了,每次都有不同的感悟,他相信,这就是一种融于风景的“潜移默化”。

世界著名建筑师艾里尔·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强国之基、民族之魂。作为全国第一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以园林艺术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融入栏槛、石碑、雕塑等园内景观的长春德苑,将作为我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基地、实践体验基地和示范引领基地,成为长春的“精神地标”。

诚如树干繁茂,枝叶摇曳,随着长春德苑的认知度、认可度的扩大,主题社区,主题广场,主题街路、主题街角也成为市民随处可见的风景:

全市5个城区个社区全面改造升级,宣传栏、健身路径、楼宇文化墙、楼道宣传栏皆成宣传平台;主题广场,电子屏幕、灯箱展板、百姓大舞台,“美景”与“美德”相得益彰;主题街路、主题街角,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相衔接,五色花灯、立体草雕、生态小品接地气、有创意……

今年,我市还专门拿出亿元资金投入旧城改造升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形化阵地建设贯穿其中,也由此实现了多点布局、全面开花、整体推进。

融入社会用主题活动引导人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沸腾的时代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为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民众普遍接受、深刻理解和切实践行,我市在宣传手段上强化融合,着重在社会生活点滴中寻找到土壤。

雷锋曾经做过哪些好事?吉林好人都有谁?登上62路公交车,你自会找到答案。

“我经常坐62路,每次都感觉很温馨,也很舒服。”“看着宣传展板,长着学问,时间过得很快。”“形式新颖,让人易于接受,上了车人都不一样了。”……谈及“一车一景观”的“主题文化车厢”,乘客们从来不吝称赞。

“在制作这些展板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受到感染,社会正能量就是这样不断传递的。”62路驾驶员曹泽说,他觉得身体力行加入到传播文明的活动中来,对自己和他人都是一件好事。

事实上,自年初“主题文化车厢”这项特色服务在62路、路、路三条公交线路推出以来,深受社会好评。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推广,如今,全市已有条线路、台营运车辆创建了“主题文化车厢”,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车厢、国学车厢、雷锋车厢、讲文明树新风车厢、吉林好人车厢等多种类型的主题车厢,表现形式也从当初的手工展板发展到现在的灯箱式展板。

君子兰讲坛、理论超市、道德讲堂、“草根”宣讲……我市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始终坚持依托主题宣传教育阵地,着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解读,推进入脑入耳入心。更在大力彰显汽车文化、电影文化、雕塑文化、冰雪文化、警示文化等长春特色文化品牌的同时,结合打造历史文化街区,注重把“忠孝仁义礼智信廉”等传统文化基因和红色基因融入阵地建设,使每一处阵地既植根传统文化、拥有丰厚的道德滋养,又传承红色文化,承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光荣与梦想。

融入生活长春好人感动人

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离不开榜样的力量。确立什么样的典型,就明确什么样的标准;树立什么样的榜样,就体现什么样的导向。

多年来,我市坚持着眼于全员参与,着力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群众自觉的道德实践。注重“好人引领风尚”,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长春好人”、道德模范评选宣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四级好人发布厅”,在各主题阵地设立“好人推荐台”、“好人榜”、“好人墙”、道德模范宣传栏等,形成了群众评、评群众,学好人、做好人的浓厚氛围。

多名“长春好人”中,人荣登“吉林好人”榜,2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名市级道德模范中,41人荣获省道德模范及省道德模范提名奖,16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一个个好人“盆景”裂变成众人学习践行的一片片道德“风景”。

“城市规划、文化宣传、身边榜样,无不时刻营造着一种氛围。对我们百姓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融入了日常生活。”60岁的邢阿姨,今年在好朋友的带动下加入到了志愿服务行列,说起榜样的力量、环境的感染,阿姨颇为感慨。

几年来,像邢阿姨这样在身边人带动下加入志愿者行列的人不在少数。在我市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今天,全市共有近41万人注册为志愿者,占城区常住人口的11.71%。这些“邢阿姨”们,依托各种主题阵地,精心组织开展“三关爱”、“六走进”、“邻里守望”等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实施文化志愿服务、环境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等系列帮扶项目。“有困难时找志愿者,有空闲时做志愿者”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设立“道德储蓄银行”,组织“长春好人”和道德模范深入基层巡讲;组织开展“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交通秩序大整治”、“窗口行业优质服务竞赛”;扎实推进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上网等“六大文明”创建活动;修改完善市民守则、乡规民约,开展家风家训征集展示活动……

时光温润,今天,我们的城市又有了新的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一体多翼”主题宣传教育阵地网络,拓展主题宣传教育阵地外延,进一步推动文明理念和文明行为养成大众化、生活化。

记者:张佳

编辑:刘洪磊

责编:李蕴棋

关于我们

长春日报社的“长春政事儿”







































她把土豆片放进保温杯摇了一下结果吓到
她把土豆片放进保温杯摇了一下结果吓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chunshizx.com/ccshj/15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