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聚焦质量共赢未来第二届

作者:张宏森李国奇

责任编辑:向竹

版权:《当代电影》杂志社

来源:《当代电影》年第12期

张宏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

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两周年之际,在10月10日中宣部召开的繁荣文艺经验交流会结束不久,我们在长春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大家围绕“聚焦质量、共赢未来”的主题,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思考、实践心得,也分享了自己的电影认识和电影理解,相信每一位听众都会从发言者身上获取一种力量,那就是中国电影的新力量。这不仅是中国电影新生的力量,也是中国电影创新的力量!

三十位嘉宾的发言,我一字不漏地认真倾听,大家从电影的多元实践与艺术标准,从电影的规则意识和自由意识,从电影的工匠精神和专业态度等各个方面都做了或深入、或浅出的阐释、分析和表达。这些阐释、分析和表达既是对中国近年来电影创作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未来中国电影发展的展望。在这里,我也从以下四个方面和大家来分享一下我的思考,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发展是中国电影的硬道理

各位嘉宾的发言中都谈到了中国电影发展形势的基本面依然向好,这个判断不是武断的,更不是自我吹嘘的政绩工程,这个判断来自于事实,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大数据。从昨天到之前我们召开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座谈会,我分别用各种数据向大家阐述中国电影依然在发展的道路上健康行走,良性迈进。今天,我依然要在这里重复——我们对中国电影发展形势基本面的判断是准确的。

今天在座这么多电影的新生力量,以及没来到会场的众多电影力量,共同构成了中国电影创作力量的宏大风景。一代又一代电影人在向前辈致敬和继承的同时,又不断地开拓创新,不断地在每一个历史要求的时间节点上交出合格甚至优秀的电影答卷,这就是中国电影的信心所在。当代中国电影的新生力量,即便他们刚刚进入电影界,但仍然交给了中国电影市场、中国电影观众一份合格的,甚至是亮丽的答卷,这就是我们的未来所在,也是我们的信心所在。

在多类型、多样化、多品种的创作道路上,大家各司其职、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为中国电影美学的丰富,为中国电影观众多层次的需求提供了良好的电影作品。由此,没有理由不让我们对中国电影的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历史是这样,此刻是这样,未来只会更好。同时,我们现在有家投资主体正在投入中国电影的创作生产,在这个创作主体中有接近五百个投资主体已经形成了可持续投资电影创作生产的能力,这是中国电影用金融资本助推中国电影创作、助推中国电影工业的一个根本佐证,这五百个左右的可持续发展的实体是在我们面前每天都在发生的生动事实。

中国的影院建设,银幕数从年初的块,到今天为止已经突破了块,并有可能在年底抵达块的目标,这说明社会资本投资影院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依然高涨。在银幕数当中,中国几乎是在全球率先领先了所有银幕的全部数字化放映,并将很快实现IMAX巨幕、中国巨幕及各种品牌的巨幕全球拥有量的第一。中国也是目前世界电影市场上3D放映和2D放映共同组成放映条件的最大的国家,3D放映已经超过了87%,我们的观影条件和基础设施越来越好。换言之,如果这是一个衰退、坍塌、倒闭的行业,我们不可能有这样的发展事实。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中国电影市场的电影容纳能力,我们的容积率越来越高。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是部,今年在国产电影市场上的新片容积率将会突破部,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这个日益发育、不断扩大的市场,给我们的创作空间提供了无限活力,给每一位创作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创新性思维的发挥渠道,我们应该为这一市场的不断发育与成长而感到自豪。

回想十五年前,中国电影是何等状况,那时我们的电影票房是北美市场的1%,而今年我们有可能达到它的70%;那时我们的电影产量仅是美国电影产量的1/8,而现在我们已可与之形成1:1的关系;那时美国有八大电影公司,中国只有二十多家国有制片单位,我们的投资群体单调、单一,且数字非常可怜,而现在我们拥有了一千多家投资主体,且有家可持续发展的固定投资主体。历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全球一体化时代中国电影不断发展和壮大的事实所形成的一个全球性的电影结构。无论我们今天面临着什么样的电影舆论,无论我们在发展中面临着什么样的电影难题,有一个事实是牢不可破的,那就是世界在更多地







































元旦预防白癜风
白颠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chunshizx.com/ccsmj/80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