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
总把新桃换旧符
...
儿时的年味
年少时,我们对春节充满了各种期待。
伴着鞭炮,架着梯子,贴上福字春联,
与小伙伴们嬉闹打闹抢着门神贴着窗花,
在一旁的母亲总时不时回头探望,
不断温柔叮咛着注意小心,
而父亲总会大大咧咧的劝阻万事小心的母亲,
再顺手将一只大红灯笼高高挂起。
此时此刻,大街小巷,
每家每户都洋溢着喜乐的氛围和浓浓的年味。
就是这样的美好与喜悦,
让我们每一年都对“年”有了新期待,
从前的年味那样浓。
然而,
跟岁月不觉间悄悄溜走的一样,
年味也开始渐渐淡去。
敲锣打鼓舞狮走街少了踪迹,
鞭炮红遍天地间的感觉不再出现。
越渐冷清的新年时节,
大都市人去楼空,
越多的孩童分辨不出春节,
与其他节日的差别在哪里?
停下脚步,
回味一分钟,
我们发现记忆中的味道已然淡去,
过年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形式。
一切似乎越来越随意,
越来越多的新奇物品正在吞噬旧习,
传统的东西被人遗忘、遗弃,
贴在家里的福字,春联样式极多,
却没了年的味道。
来去匆匆的脚步,
电子化的新年祝福,
年复一年,
大人找不到儿时的幸福,
小孩感受不到新年的祈福。
那些代表着长辈心意的红包、
亲手抒写的春联、
张贴的福字等等,
成了最珍贵的存在。
现在的年味到底是什么?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触动与感受,但是也许有一点可以肯定,
习俗的丢失让年没有了味。
过年,就要有年味,
更要有情感和温度,
找回年味,
成了我们一代人的渴望。
·最年味·
不让一年一会的团圆,
失去原本浓浓的年味。
不让属于中国传统最重大的节日,
失去传承已久的中国韵味!
“不要让熟悉的年味,在我们孩子这一代丢失。”
墨客计划-寻味中国年
一群坚守复苏中国传统文化的志士,
历时两年,
已是两度推出了“寻味中国年”年礼。
凝聚了一群人对“中国年”的偏执与苛求。
还原我们原本最熟悉的年味,
发现其中蕴含的民族美学与文化自信!
《过年好·寻味中国年·书香门第礼盒》
古法宣纸的春联,熟悉的红包,不老的门神...
勾起年幼记忆的同时,
更多了份精致匠造的传统质感。
还精心设计了描红手写,
让孩子也能参与其中。
为了寻回失落的年味,
为了还给孩子一个新年祈福,
也为了,让长辈们为这份传承而欣慰。
怎样的大费周章、匠作细微,都是值得的。
一副春联里的中国
只有中国的工匠,
能够还原中国的质感和韵味。
只有民族的赤心,
能够感触民族的美学和人文。
千年之“联”
中国史上第一副春联
公元年的腊月,
后蜀深宫御榻前的皇帝孟昶不会想到,
自己一时文思兴起,想起的两句新年贺词,
成就了后代中国人传承千年的习俗。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意思是:新年享受着祖先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长久。真是春意勃发,又饱含绵长的祝福意韵。
双钩描红融入春联设计,
五六岁的孩子,一样能独立书写,
拥有这份和书法的喜悦初遇。
也或许你更想抓着孩子的手,一笔一划...
今年,
在家里就能贴上孩子亲手抒写的春联。
手写的温度,
是机器永远复制不了的。
一笔一划,提按顿挫,
勾勒中国人的脊骨,
墨染中国年的风韵。
纸上红颜
古法洒金万年红宣纸
洒金宣,古称金花纸。
唐明皇与杨贵妃中秋酌酒赏牡丹时,
曾命文官捧献金花纸给大诗人李白赋诗,
金花纸名噪一时。
此外,产品还用到了:
奉书纸、棉彩纸、蒙肯纸、大地纸、彩丝纸、
硃磦蜡染笺、手工泥金琉璃宣......
精耕细作,
只为拿在手里那份乍见之欢。
礼脉“单”传
一册礼单说尽礼之仪
“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中国礼仪精神,不在物品贵重,而在仪之庄重。
古人登门拜访,要先呈拜帖。
心意丰富,情重礼足,
且呈上礼单一份,沿袭古风,以馈上宾。
礼单措辞恭谦有度,礼物明目清楚明了。
格式排版章法严谨,书法更是不可凑合。
字字珠玑
铁画银钩描红书
名家书法的铁画银钩,并非初学就遥不可及!
书法讲究“取法乎上”,所以初学往往用描红。
描红,也叫摹。
描红名家书法,是初入书法的不二法门。
描红集字赵孟頫、王羲之、欧阳询等千古名家。
重拾笔墨闲趣,和家人一起互动。
传承,是生活事。
与神同家
最有人情味的灶神春条
中国人对神,崇拜敬畏,却又亲近!
灶神,大概就是中国人最亲切的神之一。
他是住在中国人家里,厨房里的神。
还是最有人情味的神!
因为年终要上天庭汇报。
家家都会摆上茶果供奉,
还会用糖浆沾一下灶神的嘴唇,
灶神的嘴巴就会甜一点,在玉帝前说好话!
并且贴上春条:上天言好事,回宫赐吉祥。
最有人情味的灶神春条,
只要贴于厨房,诚恳祭拜。
灶神就会“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这就是中国人的古老信仰。
保宅安民
请回儿时的门神伯伯
魏征梦斩罪龙王
二将护君任门神
泾河龙王触犯天条,天庭派魏征将他处斩。
龙王找唐太宗求情,太宗皇帝答应拖住魏征,
不料龙王还是被魏征在梦中处斩。
泾河龙王这下化作鬼魂,
搞得唐太宗夜不能寐。
秦琼和尉迟敬德两位大将就通宵立在宫门镇守,
果然一夜安眠无忧
太宗爱贤之心,觉得让两位将军夜里站岗太辛劳。
就让一代大画家吴道子画了两人的画像贴在宫门。
龙王的鬼魂从此不再敢靠近宫门。
而门神,就这样在民间流传了下来。
万毫同心
春联提斗笔
万毫同心云峰齐
千古河山墨浪中
一支毛笔,要用上数千乃至上万的兽毫。
笔尖却聚在一处,万毫齐齐发力,字才遒劲有力。
凝聚民族的赤子之心,写一个同样的福字。
提斗笔适手合度,
既能写大春字、福字,也能描红对联。
可描的八张春贴,张张大吉,年年有余。
一张“财”字,贴在车轮,
喻示财源滚滚,出入平安。
红包是最深刻的新年符号。
在背面写上宝宝的名字,
塞到枕头下面压着,
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压岁,
鼓鼓的红包揣在手里,别偷笑哦~~
“福”“禄”“寿”“禧”笔记本:
外附大地纸,裹上棉彩,内含蒙肯,衬以灶王财神。
把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巧妙融合,
让这份年味得以相伴四季。
生花妙“笔”,请君铭“记”,不能忘“本”。
好看的传统图案,给孩子和童心未泯的你,
爱上随意贴,停不下来,但就是贴哪都好看!
能手写的,请留给小孩哦...
丙申年,收获颇丰,
《过年好》,诚意满满,
在这里,
我们打包了几乎整个中国传统年味儿。
包装上,
“塔阶式”礼盒设计,顶覆万年红洒金宣,
寓意鸿运当头,步步高升。
礼盒打开,
惊喜一层一层的不断被打开,
翻出二十年前的记忆犹新,
也翻出最纯真的中国年味。
这是一颗将文化种进孩子心中的“种子”,
这是一副让全家“一起挥墨”的春联,
这是一份让人能真实“触摸”到的文化年礼,
这是一盒极具“匠心”的工艺礼盒。
童年总会走远,但别让年味走远。
年味恒久远,
代代永流传。
“过年好啊”
...
过年好·寻味中国年·书香门第礼盒(手写描摹版)﹏
¥58.00
儿时的年味,你要来一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