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小初衔接促发展,交流研讨共

为加强“小初”科学衔接,聚焦高效课堂,深化交流互动,探讨教学研讨新思路、新模式,教务处于9月29日组织了语文、数学、外语学科的中小学衔接研讨课活动。初中部霍欣欣、高宇光、刘艳云三位老师准备了展示课,小学部领导和全体学科教师参加此次研讨活动。

小初衔接促发展,

交流研讨共提高。

霍欣欣老师授课的内容是《伯牙鼓琴》。为了让学生进入情景,霍老师用“高山流水”古筝曲导入。在朗读时,霍老师规范技巧,划分节奏,学生很快就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老师还提醒学生,读古文不但要读准字音,还应该读出古文的味道,读出其韵味,学生们有模有样地读了起来。正如古人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时,霍老师注重教给学生理解古文词句的方法。在疏通文意时,让学生初读后,自己查阅字典,老师再及时给予帮助,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在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时,老师再次为学生支架,告诉学生可以利用文中的“注释”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在授课时,不时为学生介绍人物背景,补充资料,让课堂充满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融知识、故事、成语、诗歌于一体,在充满欢乐与兴趣的氛围中,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

《有理数(一)正数与负数》一课,刘艳云老师基于立德树人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她从学生熟悉的数字出发,渗透数字产生发展的数学史,由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出发,引出“数不够用了”,从而引入负数。然后运用类比的思想引出负数的表达,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知数学是为生产实践发展需要服务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刘老师还链接史料——我国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通过我国在数学史上的重点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刘老师还根据本节课内容设制了三个拓展问题,与学生一起探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拼出精彩人生,将本节课进行升华。

“Where’smyschoolbag?”高宇光老师根据英语的工具特性,践行了学以致用的理念。她从孩子们生活中的话题“Myroom”出发,引导他们学习了房间里物品的英文表达,用恰当的介词描述物品位置,并用丰富的句式和合理的结构描述自己的房间……巧妙的课前热身,平易的课堂交流,紧密的生活链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养成爱整理的好习惯。一节初中内容的课,在六年级学生身上产生了很好的学习效果——表达流畅,互动自然,生动有趣。这也充分展示了高宇光老师践行新理念、勇创新方法、娴熟驾驭课堂的风采。

多年来,在集团领导和校领导的统筹协调下,长春市新朝阳实验学校一直致力于中小学一体化的建设和探索,目的是打通中小学教学与管理的壁垒,做到无缝衔接,有效沟通。中小衔接研讨课让老师们对中小学课堂都各自有了更加直观、清楚的认识,更加明确了中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异同。学生则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提前感受到了初中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方法,明确了学科中的重、难点。今后学校还会从不同的角度组织中小衔接课研讨活动,促进中小学共同和谐发展,真正为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衔接搭建有效平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撰稿

六年组审稿

张慧

美编

孙博审核

张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chunshizx.com/ccsmj/99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