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今天的正题之前,先劳烦您跟着知识渊博的小编,简单“温故”一下伊通河的历史。
明末清初
伊通河通航,主要用于运送粮食辎重。
清康熙年间
伊通河“可行三丈五尺之船”。
清同治年间
伊通河中游“河幅三丁(即河宽三百余米),水深一丈,沿河两岸林密如壁,水清见底;游鱼如梭”。
伪满洲国初期
伊通河上还有“短程航运船家上百户”。
看来,作为长春的母亲河,伊通河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启了通航船运的历史。正因如此,在此次伊通河综合治理中,设计人员在伊通河中段规划设计了一座“渔航文化公园”。假如您想了解、感受跟咱们母亲河过往有关的历史,就请您务必仔细瞅瞅小编今天这篇文章。
渔航文化公园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卫星路至南三环段的东岸沿河区域。因为其现状环境就以鱼塘湿地为主,设计人员才决定利用现存水塘湿地,打造特色生态化塘岛,同时结合水体、绿丘等多样的景观环境展现丰富的自然特质,运用展馆、连廊、艺术装置等细节元素来还原渔业历史。
既然说的是渔航文化,自然少不了追溯渔航历史、体验水上项目和享受湿地景观这类内容。于是乎,设计人员把它分成了三个区域:渔人码头区、帆影渔歌区、畅游园区。
既然公园的主题是渔航文化,自然会有诸多以此为特点的景观相与之呼应,其中新建或改造的鱼跃桥、扬帆塔、渔航塔、泊舟亭等一系列富有渔航文化和历史厚重感的景观细节,都会在不经意间感染着人们。
在畅游园区,寄畅花园的渔帆雕塑颇具特色,依托现有景观长廊改造而成的畅游廊将为市民提供休息、停留的空间,航史文化廊则与绿道系统相依,游乐气息浓郁。
说到这儿,小编必须向您重点介绍一下这个公园的最大亮点:那就是伊通河上设置了渔人码头,这意味着,在卫星路的部分河段上将有航运了!当然了,仅供游玩……
小编来普及年,长春市启动伊通河综合治理工作。历经三年建设,母亲河的堤防和护岸工程、污水干管截流工程相继竣工,一条不一样的母亲河,出现在长春人眼前。
这就是当年治理工程竣工后,伊通河首次通航的照片。它成为伊通河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瞬间。
现在正在进行的这轮伊通河综合治理,会在伊通河东岸、卫星桥附近设置一条航道,供游船行驶。另外在渔航文化公园帆影渔歌区的内湖湿地区域里,也会保留一条小型航线,供船只航行。
说到底,大家来到公园里的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亲近自然,湿地景观自然是最能吸引人的部分。无论是在绿意盎然的廊桥之间行走,还是在内湖湿地中航行,相信这个渔航文化公园都将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所在啦……
信息来源:长春市伊通河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治疗白癜风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