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客观辩证认识当前经济增长形势,为政策制定和金融市场提供决策参考,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举办“经济增长形势分析闭门座谈会”,KKR投资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出席会议并作发言时表示,疫情长期存在的背景下,实现宏观经济正常化可能需要相当长时间,甚至数十年,政策决策者需要及时调整政策框架。对我国经济而言,预计今年增速约9%,两年平均增速5.6%。制造业恢复快于服务业成常态,未来新兴行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约20%~25%。而服务业、信用风险等领域则需要政策继续给予扶持,以顺应不同行业差异化复苏节奏。
核心观点
?疫情很可能与“高债务、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经济环境一样长期存在。疫情长期化导致供需、各产业恢复不一致,总体上制造业恢复快于服务业。政策决策者需要对国内、以及全球经济的复苏周期有所把握,以便于及时调整政策框架。
?今年我国经济复苏将主要依靠“三支箭”:第一支箭是受全球居民存款上升,(商品类)消费支出V形反弹;第二支箭是全球库存周期启动,出口保持强劲;第三支箭是全球制造业企业的资本开支将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到年明显上行。
?是否欧美产能恢复,中国出口增速就会放缓?我们追踪了几千种商品的出口数据,发现目前中国产品的市场黏性远超预期。
?未来一段时间制造业增长带来的动能强劲。其中,新兴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0%~25%,叠加我国传统优势制造业的增长,中国经济有望维持5%以上的增速,制造业对经济转型和恢复的驱动作用明显。
以下为发言实录(转发请注明转自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疫情长期化经济恢复需时间政策框架须调整
第一,在疫情可能长期存在的背景下,实现宏观经济正常化可能需要相当长时间,甚至数十年,政策决策者需要及时调整政策框架。经济学家通常把危机冲击前的状态视作正常状态,但实际经济的运行往往很难回归到冲击前的水平。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们看到经济学家(包括权威国际组织如IMF)对全球经济预测每每都高估了经济的修复能力,疫情后恐怕也会如此。
目前,印度疫情态势明显超出预期,防疫能力不足、人口众多、医疗水平低下等多重因素交织,使得印度、甚至全球经济的正常化进程更加艰难。在此背景下,疫情很可能与“高债务、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经济环境一样长期存在。疫情长期化导致供需、各产业恢复不一致,总体上制造业恢复快于服务业。在此背景下,政策决策者需要对国内、以及全球经济的复苏周期有所把握,以便于及时调整政策框架。
第二,对于我国经济,一季度经济数据基本符合预期,预计全年增速9%左右,两年平均增速5.6%。今年的经济复苏将主要依靠“三支箭”:第一支箭是受全球居民存款上升,(商品类)消费支出V形反弹;第二支箭是全球库存周期启动,出口保持强劲;第三支箭是全球制造业企业的资本开支将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到年明显上行。未来一段时间,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将成为我国经济复苏主要动能。预计社会零售增速全年可达17%,复苏时间一般滞后企业盈利和居民收入2~3个季度,预计在今年3季度基本回归正常。
第三,就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