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余亚飞《迎新岁》称:“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传统春联是由人手以毛笔书写,现在亦有机器印制的春联。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每幅春联都有横批。有些地区“春联”也是各种春贴的统称,而有些地区又把条状、不成对的春贴称为春条。朝鲜则有立春榜、立春书、立春贴等名称,简称春榜、春贴、春帖等。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从腊月廿三至大年三十夜晚都有,但是大多数是集中在腊月廿八、廿九这两天。
一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八,贴年画”一说,意即农历的十二月廿八是贴年画、春联的好日子,各家各户都集中在十二月廿八这天贴春联。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一说。贴倒酉意即贴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有时过年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的春联风俗: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帖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为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对了,还有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俗称送灶神。“土地爷”的春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短短10个字,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包罗了进去。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等,到处是一片红红的春联。
包含“羊”的春联:
上联:人怀远志驰良马;下联:世易新春唤白羊
上联:马蹄踊跃驰千里;下联:羊角扶摇上九霄
上联:马尾松劲承雨露;下联:羊毫妙笔点春光
上联:北岭春深宜牧马;下联:南疆草浅待牵羊
上联:吉羊得草延春色;下联:紫燕衔泥落好家
上联:吉羊健步迎春至;下联:洪福齐天及地来
上联:老马识途辞旧岁;下联:灵羊衔穗报丰年
上联:老马识途终有意;下联:羔羊跪乳最多情
上联:灵羊捷足登新境;下联:骏马奋蹄向未来
上联:灵羊下界盈门喜;下联:乳燕衔泥满院春
上联:驰骋春风追丽日;下联:扶摇羊角步青云
上联:骏马腾飞成壮举;下联:灵羊起步赴新程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智慧光明,欢迎分享。
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下来得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