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42723.html
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传承中华文脉,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为持续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吉林省近年来频频“放大招”,并取得了不俗成效。在2月18日召开的年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工作视频会议上,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张建平对年全省文物工作进行总结,对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七大成绩、五大看点,抢先看:
七大成绩单
全省文物保护制度设计日臻完善
▲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吉林省进一步传承发展红色文化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
▲省政府党组会审议通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实施方案》;
▲省委主要领导对省政协《关于考古工作的视察报告》作出重要批示,推动解决考古领域机构编制和人才培养问题;
▲省政府主要领导对省人大的“一法一例”执法检查、省政协的全省工业遗产调研做出重要批示。积极争取增加省级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有效破除了基建考古体制机制障碍。
吉林特色文物保护利用体系建设不断健全
▲《吉林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吉林省革命文物保护规划纲要》《吉林省东北抗联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完成,明确了“五片”、“两线”、“一带”、“十八点”的文物保护总体格局和“一线、两地、三集群、七组团、十片区”吉林特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格局。
▲文物重大项目列入《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并经省政府颁布实施,支撑了“1+3+N”规划体系。
重大文物保护项目基础不断夯实
▲夫余、高句丽、渤海考古研究取得新突破。永安遗址发掘为寻找夫余王城提供了新线索;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发掘项目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霸王朝山城外围遗址点考古发掘首次揭露了高句丽冶炼遗址;
▲古城村寺庙址考古发掘填补了图们江流域高句丽考古的研究空白;
▲和龙大洞遗址经发掘明确为我国东北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
▲磨盘村山城考古发掘,成功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实施“吉林省西部地区古代城址航拍影像及三维数据采集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区域城市考古研究信息平台。
文物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发展
▲创新文物安全监管机制。长春市文物安全网格化管理试点先行,吉林市创新开展“文物长”制探索,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文物长”组织体系。伪满皇宫博物院“无界安保指挥系统”获年“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奖”。
▲联合省公安厅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取得重大成果,打掉犯罪团伙2个,抓捕涉案嫌疑人10名,收缴古钱币余斤、陶器瓷器40余件。
▲落实各级政府文物安全责任,联合省消防救援总队共同召开吉林省暨长春市文物系统安全标准化管理现场会。
▲落实文物安全三年行动和全国文物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全年共出动检查工作组个,检查文博单位家,发现安全隐患处,整改处,确保了文物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文物资源管理重点工程深入推进
▲实施“吉林省重要遗址保护区划测绘项目”,完成全省95处国保单位、处省保单位的测绘工作。
▲完成50处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遴选和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
▲《长白山神庙遗址保护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一期环境整治工程启动。
▲中东铁路建筑群保护纳入国家文物局“十四五”重大项目。
▲支持“一五”时期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早期建筑——底盘厂总装厂外立面修缮工程。
▲实施城四家子城址、万发拨子遗址等23个遗址本体保护修缮项目,进一步增强了文物保护能力。
深挖革命文物资源潜力打造全国文旅融合典范
▲在全国率先启动东北抗联遗址考古调查。将考古调查发掘与历史文献、口述史相结合,探索革命文物基础研究新模式。
▲长白山老黑河遗址是我省目前发现最大的近现代遗址群,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全国首个近现代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被中宣部破格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吉林广播电视台《老黑河日记》已播出10集。
▲首次对东北抗联创建地-磐石红石砬子抗联遗址群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新发现遗址点余处,出土抗联文物件,第一次从考古学角度科学阐释了东北抗联历史文化。
▲创新开展“初心如磐”5大主题系列活动,革命旧址百课开讲活动累计辐射近百万人,吉林省红色旅游推广活动首次推出吉林省百佳红色旧址(旅游地)、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旅游呈现爆发式增长。
文博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吉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主题展览”,共接待省委、省政府等参观团队个。
▲持续推进“吉林印记——乡村博物馆”项目,全省已累计建成家。
▲伪满皇宫博物院联合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成立中国首家智慧博物馆联合实验室,被国家文物局评为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省博物院的“吉林省数字博物馆在线服务平台”,获“第七届全国十大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项目”,目前已有93家博物馆登记注册,收录全省一普文物数据件/套。
▲省内7家博物馆入围国家社会实践教育基地,15家博物馆入围吉林省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五大看点
加强考古研究工作,深化文物价值阐释抢占东北亚学术高地。
▲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为引领,开展“吉林东部长白山地区古人类遗址考察与研究”“高句丽考古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进程综合研究”“渤海文化研究”;
▲开展磐石红石砬子遗址考古研究,对抗联创建地进行深度还原;
▲开展“云端考古”,实现省内重要古代遗址基础数据的数字化、信息化和规范化。
▲推动财政部门将基本建设考古经费列入财政部门预算,着力解决文物保护法与国家政策衔接过渡配套措施缺位问题。
▲通过考古研究,探索吉林文明在推进中华文明和东北亚各国文明交流互鉴进程、孕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推动文旅融合全面发展。
▲加强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推动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引擎;
▲实施高句丽、渤海中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展示、监测和运行评估项目,春捺钵遗址展示利用配套设施工程,城四家子城址本体保护等重点项目。培育罗通山城、磨盘村山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汉烽燧线及古城堡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
▲推进长白山神庙遗址本体保护工程。配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开展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工作。
▲加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指导推动长春拖拉机厂文创产业园项目、长春机车工业遗址公园建设项目,重点支持一汽工业遗产、伪满建筑和中东铁路遗产维修保护。
拓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空间,增强吉林红色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
▲实施东北抗联遗址考古调查工程,完成吉林、通化地区考古调查,建立东北抗联遗址数据库。
▲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启动七道沟死难同胞纪念地、马村抗日根据地等一批保护修缮项目。
▲实施革命文物展陈精品工程,推出全省革命文物十大精品展陈,提升四平战役纪念馆、七道江会议纪念馆等场馆的藏品保存环境。
▲实施革命文物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工程,重点推进老黑河遗址和磐石红石砬子遗址保护展示工程。
▲活化革命文物资源,打响东北抗联、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工业遗产、新时代精神、警示教育红色旅游“6”张牌。
强化文物资源管理与督查,筑牢文物安全防护屏障。
▲启动吉林省国有文物资源资产数据填报工作,做好新型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启动农业遗产普查,加大农业遗产保护;
▲划定第八批省保备选名录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提请省政府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做好3年国保和省保项目申报及评定工作。推广长春市文物安全网格化、吉林市“文物长”典型经验;
▲做好《吉林省文物保护条例》修订工作;
▲落实《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办法(试行)》,推动实现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全覆盖;
▲加强大遗址和西部盗掘隐患突出的田野遗址安防建设,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
拓展文物价值传播渠道,推进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研究起草《吉林省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落实意见》,完成国家文物局乡村博物馆试点工作任务。
▲全力支持“吉林冰雪丝路博物馆”建设。
▲举办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专题展览。
▲推动全省数字博物馆在线服务平台应用。继续推进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和市场推介工作,形成规范的管理运营模式。
▲实施全媒体传播计划,通过考古品牌影视栏目、考古进校园,考古